“電力+算力”深度融合,推動傳統業(yè)務提質增效
數字電網首先指傳統物理電網與云大物移智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海量的智能傳感器部署到電網設備上,成為敏感的“神經末梢”,強大的算力則成為系統的“超級大腦”。廣州供電局通過“升級技術平臺-轉變作業(yè)模式-革新業(yè)務流程-重塑組織架構”四步走,以數據流引領和優(yōu)化能量流、業(yè)務流,推動傳統業(yè)務和企業(yè)管理提質增效。
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巡視、一鍵生成巡視報告,云臺攝像頭在三維模型中自動聚焦、“指哪看哪”……在廣州最南端的500千伏變電站獅洋變電站,無人機、機器人、視頻監(jiān)控等智能設備替代了約87%的日常人工巡視,傳統的人力密集型巡視運維工作逐漸轉向遠程化、無人化、智能化,“設備狀況一目了然、生產操作一鍵可達、風險管控一線貫穿”的變電智能運維體系初步建成。這是廣州供電局以數字技術推動輸、變、配全領域管理變革的一個縮影。
除了變電站的數字化改造,在輸電和配電領域,技術平臺的建設升級和多項創(chuàng)新科技的深化應用也讓電網堅強智能、柔性可感。在輸電領域,通過應用北斗系統,設備本體巡視由無人機替代、設備日常狀態(tài)不間斷監(jiān)測;通道巡視75%由直升機或無人機開展,巡視周期由原來的30天縮短為1天;90%的鳥巢與飄掛物可通過激光清障設備消除,大大降低了人員登塔作業(yè)的安全風險。在配網領域,廣州已建成琶洲、白云、從化三個各具特色的數字配電網示范區(qū),累計建成智能臺區(qū)超6100個、智能配電房超1300個。此外,廣州還以海珠供電局為試點,成立全南網首個縣區(qū)局實體化運作的生產指揮中心,打造“生產指揮中心+網格化管理+營配末端融合”的扁平化生產組織模式。
電網可感知,供電更可靠。依托規(guī)模龐大的自愈配電網和“應急一張圖”,能夠快速實現故障自動隔離、自動復電,有效縮短線路故障停電時間。2021年,廣州共減少中壓停電時戶數超2萬戶,同比降低60%。在低壓快速復電方面,相比于過去需要95598客服人員手動派單,如今系統基于算法,能夠實現工單自動流轉、推薦人選,報障工單流轉用時從平均約3分鐘降低至約1.2秒,搶修到位時間從平均約49分鐘降低為約26分鐘,減少近47%。多措并舉下,2021年,廣州全口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僅為中壓0.71小時/戶。
信息來源:南方電網